一、对首次采用的钢材、焊材、焊接方法和位置、接头形式、施焊预热、后热处理及焊接工艺参数等,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焊接工艺评定。
二、现场拼装的场地平整性,压实度和使用的临时支撑胎架、马櫈的强度、刚度及稳定性等是否能满足施工工艺和钢构件拼装后的精度要求。

四、钢结构拼装中,是否已注意腹杆与主杆或主管与钢球的没有偏心现象再施焊。
五、检查焊工是否都具有上岗证,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施焊。
六、在低温、风雨天气环境下的施焊操作是否已有满足工艺质量的相应措施。

八、焊缝坡口部位施焊前是否已对锈迹、泥污或误涂的油漆进行了专门的清理,是否已考虑并采用了使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很小的方法和施焊工艺。
九、焊缝间隙是否符合钢结构设计要求。
十、设计要求应使用的衬钢或垫圈是否已衬放到位后再施焊。

十二、钢结构主杆件对接处是否有错口、错边于允许偏差就施焊的情况。

十四、是否存在多杆件节点在相贯处拼装和施焊顺序不正确、凑上去就焊的不合理情况。
十五、是否有未焊到位,未焊满、甚至漏焊的情况,尤其在死角或仰焊部位。